学习了arm,笔者认为就有必要学习arm的汇编语言。对于软件出错调试,往往需要跟踪c编译器生成的汇编代码和链接器生成的Mapping文件等。对于操作系统,bootloader之类的移植,必须熟悉汇编代码,因为移植涉及到体系结构相关的部分只有汇编代码才能胜任,其它高级语言均无能为力。
1、流水灯硬件原理图
6个LED分别接到GPA,GPE,GPG,GPL对应的I/O控制引脚上,I/O口由3.3V供电,当对应I/O口输出为1时,则点亮相应的LED,输出为0时,相应的LED灭掉。对于不同的开发板,灯的GPIO口控制不一样,需修改代码的控制口。
2、工程搭建
打开Keil MDK,版本不是问题,只要能编译armv4指令(arm7/arm9)即可。
Project->New uVersion Project,保存项目后,会出现cpu选择界面,目前最新版本的MDK在Samsung目录下可以找到S3C2416的选项,但还是没有启动代码的。
由于我们编写的是汇编程序,此时也无需启动代码,为了说明代码开发只与架构、指令集相关,与各个厂商不同的外设,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定义无关
。笔者选择NXP下arm7芯片LPC2103,然后会提示是否加入LPC2103的启动代码到工程,此处即使用c语言开发S3C2416,LPC2103的启动代码都是不适用的,当然选择不要加入工程。
3、代码编写
创建一个新文件,命名为LEDs.s,.s为arm汇编文件后缀,保存并加入工程。
汇编的一些基本用法请google,百度。
这里需要说明的是,arm架构的cpu上电复位后都是从地址0x00000000开始执行代码的,并且异常向量进入地址都是0x0偏移处。当然有些厂商的芯片内部固化了芯片bootloader,芯片上电复位后是先执行厂商固化代码(理论上此时第一条固化代码的指令还是在0地址处),用来检测相应的引脚配置。
例如:
a、NXP的LPC系列检测到相应的配置后可以进入到ISP下载模式,通过串口进行代码的烧录;
b、新唐的NUC501在复位上电后可以配置进入USB下载模式,通过USB进行代码的烧录;
这些厂商的固化代码执行完后,可能会对内存重映射,此时用户的入口代码地址可能还会是0x00000000,也可能是其它地址。
如笔者此时讲解的S3C2416在Nand boot后,内部RAM(SRAM)地址会映射到0地址处(从上一节的 图3-2 可以看出来),用户代码是从0地址开始执行的。但在IROM boot后,2416芯片内部RAM(SRAM)地址会映射到0x40000000地址处,用户代码是从0x40000000地址开始执行的。
; Internal Memory Base Addresses(iROM boot) 内部内存(上节的图3-2 记作 SRAM)的基地址
IRAM_BASE EQU 0x40000000
; Watchdog Timer Base Address 看门狗定时器基地址
WT_BASE EQU 0x53000000
; IO port for controling LEDs
GPA_BASE EQU 0x56000000 ; GPA Base Address
GPE_BASE EQU 0x56000040 ; GPE Base Address
GPG_BASE EQU 0x56000060 ; GPG Base Address
GPL_BASE EQU 0x560000F0 ; GPL Base Address
GPCON_OFS EQU 0x00 ; Control RegisterOffset
GPDAT_OFS EQU 0x04 ; Data Register Offset
GPE13_LED2 EQU 13 ; GPE13->LED2
GPE11_LED3 EQU 11 ; GPE11->LED3
GPL13_LED4 EQU 13 ; GPL13->LED4
GPE12_LED5 EQU 12 ; GPE12->LED5
GPG2_LED6 EQU 2 ; GPG2->LED6
GPA15_LED7 EQU 15 ; GPA15->LED7
;-----------------------CODE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PRESERVE8
AREA RESET, CODE, READONLY
;入口
ENTRY
ARM
Start
LDR R0, =WT_BASE
MOV R1, #0
STR R1, [R0] ; 关看门狗
;初始化IO口
BL GPIO_Init
Loop
LDR R1,=GPE_BASE
LDR R2,[R1, #GPDAT_OFS]
ORR R2,R2, #(1<<GPE13_LED2)
STR R2,[R1, #GPDAT_OFS] ; GPE13 LED2亮
LDR R0, =1000 ; 传参,延时1000*1ms
BL Delay_ms
BIC R2,R2, #(1<<GPE13_LED2)
STR R2,[R1, #GPDAT_OFS] ; GPE13 LED2灭
LDR R0,=1000 ; 延时1s
BL Delay_ms
LDR R1,=GPE_BASE
LDR R2,[R1, #GPDAT_OFS]
ORR R2,R2, #(1<<GPE11_LED3)
STR R2,[R1, #GPDAT_OFS] ; GPE11 LED3亮
LDR R0,=1000
BL Delay_ms
BIC R2,R2, #(1<<GPE11_LED3)
STR R2,[R1, #GPDAT_OFS] ; GPE11 LED3灭
LDR R0,=1000
BL Delay_ms
LDR R1,=GPL_BASE
LDR R2,[R1, #GPDAT_OFS]
ORR R2,R2, #(1<<GPL13_LED4)
STR R2,[R1, #GPDAT_OFS] ; GPL13 LED4亮
LDR R0,=1000
BL Delay_ms
BIC R2,R2, #(1<<GPL13_LED4)
STR R2,[R1, #GPDAT_OFS] ; GPL13 LED4灭
LDR R0,=1000
BL Delay_ms
LDR R1,=GPE_BASE
LDR R2,[R1, #GPDAT_OFS]
ORR R2,R2, #(1<<GPE12_LED5)
STR R2,[R1, #GPDAT_OFS] ; GPE12 LED5亮
LDR R0,=1000
BL Delay_ms
BIC R2,R2, #(1<<GPE12_LED5)
STR R2,[R1, #GPDAT_OFS] ; GPE12 LED5灭
LDR R0,=1000
BL Delay_ms
LDR R1,=GPG_BASE
LDR R2,[R1, #GPDAT_OFS]
ORR R2,R2, #(1<<GPG2_LED6)
STR R2,[R1, #GPDAT_OFS] ; GPG2 LED6亮
LDR R0,=1000
BL Delay_ms
BIC R2,R2, #(1<<GPG2_LED6)
STR R2,[R1, #GPDAT_OFS] ; GPG2 LED6灭
LDR R0,=1000
BL Delay_ms
LDR R1,=GPA_BASE
LDR R2,[R1, #GPDAT_OFS]
ORR R2,R2, #(1<<GPA15_LED7)
STR R2, [R1, #GPDAT_OFS] ; GPA15 LED7亮
LDR R0,=1000
BL Delay_ms
BIC R2,R2, #(1<<GPA15_LED7)
STR R2,[R1, #GPDAT_OFS] ; GPA15 LED7灭
LDR R0,=1000
BL Delay_ms
B Loop
;IO口初始化子程序
GPIO_Init
LDR R0,=GPA_BASE
LDR R1,[R0]
BIC R1,R1, #(1<<GPA15_LED7) ; GPA15 output
STR R1,[R0]
LDR R1,[R0, #GPDAT_OFS]
BIC R1,R1, #(1<<GPA15_LED7) ; GPA15 LED7灭
STR R2,[R0, #GPDAT_OFS]
LDR R0,=GPE_BASE
LDR R1,[R0]
BIC R1,R1, #(0x3<<(GPE13_LED2<<1))
BIC R1,R1, #(0x3<<(GPE11_LED3<<1))
BIC R1,R1, #(0x3<<(GPE12_LED5<<1))
ORR R1,R1, #(0x1<<(GPE13_LED2<<1)) ; GPE13 output
ORR R1,R1, #(0x1<<(GPE11_LED3<<1)) ; GPE11 output
ORR R1,R1, #(0x1<<(GPE12_LED5<<1)) ; GPE12 output
STR R1,[R0]
LDR R0,=GPG_BASE
LDR R1,[R0]
BIC R1,R1, #(0x3<<(GPG2_LED6<<1))
ORR R1,R1, #(0x1<<(GPG2_LED6<<1)) ; GPG2 output
STR R1,[R0]
LDR R0,=GPL_BASE
LDR R1,[R0]
BIC R1,R1, #(0x3<<(GPL13_LED4<<1))
ORR R1,R1, #(0x1<<(GPL13_LED4<<1)) ; GPL13 output
STR R1, [R0]
BX LR
; 软件延时函数,arm汇编较精确计算,共延时R0*1ms
; 由于暂未设置时钟,用系统上电复位默认的ARM CLOCK
; 对于nand boot,ARM CLOCK = 12MHz(外部晶体12MHz)
; 对于IROM boot,ARM CLOCK = 120MHz(外部晶体12MHz)
; 这段汇编延时函数从sd卡启动,用的是IROM boot,120MHz
Delay_ms
; 因为当前子函数要用到R1寄存器,所以要把R1压栈,以免函数调用前R1数据被覆盖
STMFD SP!, {R1} ; 此时也是采用上电复位后的栈
Delay1
LDR R1, =30000 ; ARM CLOCK 120MHz计(iROM Boot)
Delay2
SUBS R1, R1, #1 ; 指令执行需1个ARM CLOCK
BNE Delay2 ; 跳转会清流水线,3个ARM CLOCK
; Delay2处循环一次为R1*(1+3)=30000*4=120000个ARM CLOCK,即1ms
SUBS R0, R0, #1
BNE Delay1
LDMFD SP!, {R1} ; 入栈与出栈必须一一对应
BX LR
END ; 汇编结束
4、代码编译
写好以上代码后,由于代码是地址无关的,即代码可以被链接到任意的存储器空间地址,都是可以正常执行的,因此此入门汇编代码可以暂时不用管链接设置。
例如:对于S3C2416来说,Nand Boot时这段代码是被拷贝到0x0处的,而iROM boot时这段代码是被拷贝到0x40000000处的,不同的启动模式,代码都是可以正确运行的。直接点击编译,会给出链接警告说没有相应的段匹配InRoot Sections,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处理链接文件,链接器采用了默认的链接文件,一般情况下,代码是要跳转到c函数的main的,而跳转之前,链接器会先链接库相应的函数,进行全局变量,静态变量等的初始化,即先初始化C语言的运行环境。而此处我们没有调用main,所以不会链接这些c环境初始化函数,因此在代码中是没有InRoot Sections段的,链接器没有找到代码中InRoot$$Sections段,则忽略这段,并给予警告。此时MDK编译默认是不会生成代码的二进制代码bin的,此处我们在“工程属性->User->Run User Programs After Build/Rebuild”栏中加入bin生成命令fromelf –bin “.@L.axf” –output “.@L.bin”,即可在工程目录生成bin,这是我们用来烧录进SD卡或nand等存储器的二进制代码文件。
Eastar:我的uVersion V5直接调整为了如下形式:
5、代码从SD卡启动
5.1 SdBoot.exe工具
SdBoot工具是笔者专为Samsung arm9 S3C2450/S3C2451/S3C2416和arm11 S3C6410从sd卡启动,运行代码开发的。IROM SD/MMC启动特别适合代码的调试开发,更改的代码只需通过 IROM_Fusing_Tool.exe把可执行二进制代码烧写进sd卡,设置从sd卡启动,即可运行验证代码。但由之前文章所述IROMSD/MMC启动方式知道,代码需要在sd卡特殊的位置,内部固化代码才能正确地拷贝用户的代码到Steppingstone中。一般裸机开发生成的二进制代码以及编译生成的各个bootloader(如uboot都是需要先从sd卡启动,之后再把uboot,内核等固化到nand flash)直接通过IROM_Fusing_Tool.exe烧写进sd卡,设置从sd卡启动都是无法正确运行代码的,因为直接编译器生成的二进制代码都是不满足IROM SD/MMC启动所要求的代码存放格式的(sd卡启动流程请参考上一章节)。SdBoot工具就是为了修正这些直接编译的二进制代码格式,使之符合sd卡启动的代码位置存放要求。SdBoot工具非常适用于裸机开发,uboot之类的bootloader开发。编译后的可执行二进制代码bin先通过SdBoot.exe工具进行转换,再用IROM_Fusing_Tool.exe烧写进sd卡,设置从sd卡启动,此时即能正确地运行在sd卡中用户代码。
5.2 SdBoot工具转换成符合sd卡启动的二进制代码格式
5.2.1 打开SdBoot.exe,点击浏览,打开由编译器生成的可执行二进制代码bin。
5.2.2 确保选中“制作SD卡启动文件”,点击“生成”,如果成功,将在原bin目录下生成一个文件名比原bin多_1的文件。这个转换后的bin文件即能符合sd卡启动的格式要求。
5.2.3 如果没有点选“制作SD卡启动文件”,可以生成一个任意大小的文件(对文件扩充),该功能只为有需要的人使用(可生成特定大小的文件进行测试等)。
5.2.4 通过IROM_Fusing_Tool.exe把转换后的代码烧写进sd卡,设置板从sd卡启动。请匆对生成的sd卡启动bin再重复转换,因为工具无法识别二制进代码是否已转换,重复转换将破坏原有的格式。对于需要nand boot的裸机、uboot二进制代码,无需用此工具进行转换,当然转换后的二进制代码下载进nand,用nand boot也是可以正常运行的,此工具只针对sd卡启动。
附注:
如果读者对本文中部分内容不理解,可先参考一下先前的章节,或者google、百度一下。任何疑问或笔者的错误,欢迎联系笔者。
以下资料笔者认为是与本文相关的,可供学习与参考,点击下面链接即可下载。
a、SdBoot.exe,笔者开发的在windows平台针对arm9 S3C2450/S3C2451/S3C2416和arm11 S3C6410从sd卡启动,代码格式转换工具。
b、ARM教程PPT,周立功讲解的NXP arm7 LPC2000系列的ppt教程,里面有arm架构以及汇编语言的教程,值得推荐。
c、汇编流水灯代码LEDs.s
百度网盘下载地址: http://pan.baidu.com/s/1qW56wxA